国内钢企:铁矿石博弈下的机遇与挑战
2025-10-18 来自: 鸿炬官网 浏览次数:8
一、钢铁业如何破矿博弈?
2025 年 10 月,全球铁矿石市场迎来 “世纪转折”—— 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中方 “停购令” 施压下,仅一周便低头,宣布从第四季度起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。这则新闻背后,是中国钢铁业五十年博弈的里程碑:从 2010 年被迫接受指数定价、每年多付数百亿成本,到如今主动暂停谈判、推动人民币结算,中国终于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从 “被动买单者” 转变为 “规则制定者”。
这场破局并非偶然。2025 年 9 月底,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厂下达通知,全面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,即便 12 艘在途货轮也不例外。导火索是双方 8 月启动的长期协议谈判:中方提出以 80 美元 / 吨现货价为基准锁定季度长协价,并采用人民币结算;必和必拓却坚持美元计价,还要求涨价 15% 至 109.5 美元 / 吨,理由是 “未来经济复苏将推高矿价”。僵持之下,中方的强硬反制迅速见效 —— 必和必拓的妥协,印证了中国钢铁业早已今非昔比。
支撑这份底气的,是中国布局多年的“三重战略”。其一,供应链多元化落地:西芒杜铁矿 10 月提前装车,2026 年产能将达 1.2 亿吨,相当于中国年进口量的 12%;巴西淡水河谷、澳大利亚力拓及 FMG 先后接受人民币结算,必和必拓陷入孤立。其二,权益矿版图扩张:中国在秘鲁、加拿大等地的权益矿产量稳步提升,2025 年前三季度从澳进口铁矿占比降至 55% 以下。其三,产业结构升级:电炉钢占比突破 20%,废钢回收量达 2.5 亿吨,钢铁业从 “依赖铁矿” 向 “循环利用” 转型,对进口矿的刚性需求持续减弱。
二、钢企迎来哪些实质机遇?
这场铁矿石博弈的破局,正在深刻重塑钢铁行业的生态,对国内钢企而言,既是挑战更是机遇。
从成本端看,国内钢企将迎来“减压窗口”。长期以来,铁矿石价格被普氏指数绑架,必和必拓 19 美元 / 吨的成本能卖出 109.5 美元 / 吨的高价,国内钢企作为下游,始终承受着原料涨价的压力。如今人民币结算打破美元汇率波动风险,西芒杜高品位铁矿(65%-67%)还能降低冶炼能耗 —— 以每吨钢消耗 1.6 吨铁矿计算,若矿价稳定在 80 美元 / 吨,头部国内钢企每年可节省成本超千万元。更关键的是,“现货挂钩 + 季度定价” 模式将减少价格波动,企业能更精 准地制定生产计划,避免过去 “买涨不买跌” 的被动局面。
从市场端看,国内钢企的出口赛道将更宽。尽管美国威胁加征 100% 关税,但 RCEP 协定落地与 “一带一路” 共建国家扩容,为钢铁出口开辟了新空间 —— 东南亚基建需求、中东能源项目、南美电力工程,都需要大量钢铁产品。更重要的是,人民币结算的推广,能帮助国内钢企规避美元结算的汇率损失,还能与海外客户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。例如,某国内钢企若与巴西客户以人民币结算,不仅能节省 3%-5% 的汇兑成本,还能借助淡水河谷的人民币贸易网络,打通 “铁矿 - 钢铁 - 钢材” 的跨境产业链。
三、钢企如何应对新挑战?
但挑战同样不容忽视。一方面,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仍在,2025 年全球钢需求增速放缓,国内钢企需避免 “低价竞争”,转向高端产品。西芒杜铁矿的高品位特性,恰好为国内钢企生产特种钢材(如油气输送用耐蚀钢材、核电用耐热钢材)提供了优 质原料,助力企业突破 “低端内卷”。另一方面,“双碳” 目标下,宝武集团等龙头已计划 2026 年碳达峰,国内钢企需加快绿色转型 —— 使用高品位铁矿能减少冶炼碳排放,搭配电炉钢工艺,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,这将成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 “入场券”。
对国内钢企而言,更深远的影响在于“产业链话语权的转移”。过去,铁矿石定价权掌握在矿企手中,国内钢企只能被动接受成本传导;如今中国掌握铁矿议价权,意味着钢铁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将向中下游倾斜。国内钢企可借此机会向上游延伸,例如参与海外权益矿投资,或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合作锁定长期铁矿供应,从 “被动采购” 转向 “主动掌控”。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行动:某钢铁巨头联合钢企入股西芒杜项目,既保障了原料供应,又能通过矿山分红增厚利润,形成 “铁矿 - 钢铁” 的协同优势。
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,国内钢企的核心竞争力将从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精益运营”。短期看,要抓住铁矿石价格稳定的窗口期,优化库存管理,提升高端钢材产能;长期看,需绑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—— 利用西芒杜高品位铁矿研发高强度、低能耗的钢材产品,布局风电用钢材、氢能输送钢材等新兴领域。毕竟,当铁矿石不再是 “卡脖子” 难题,真正能拉开差距的,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与对技术迭代的掌控力。
这场铁矿石博弈的胜利,不仅是中国钢铁业的里程碑,更是国内钢企转型升级的“催化剂”。从依赖进口矿到掌控议价权,从被动承受成本到主动布局产业链,中国国内钢企正迎来前所 未有的发展机遇 —— 抓住这次行业重构的机会,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。
产业集群服务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