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绿色工厂开始申报,三方评价报告非必要,但实际占比重,省级以下必须有,申报详细指南
2025-10-10 来自: 政通申报院 浏览次数:6
2025绿色工厂申报
2025年绿色工厂申报迎来"去形式化"重大变革,取消强制第三方评价报告,改为企业自评+政府大数据核验。但别急着欢呼!我们对审核专家的要求,保留第三方报告的企业在专家评审中平均多拿8-12分(满分100),尤其在碳足迹核算、绿色供应链等新增指标上优势显著。这场改革实则是"明松暗紧",用数据穿透性监管倒逼企业真改实改。
今年政策将53个重 点行业单位的能耗标杆值从"推荐性"升级为"强制性",却同步开放了市级能耗均值过渡期。聪明的企业正在双线作战:一方面用光伏覆盖率(≥20%)、再生原料占比等硬指标冲击高分,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背书的《零碳工厂路线图》抢占"优先推荐"名额。记住:取消的是形式门槛,提高的是实质含金量。
2025年绿色工厂申报变化
框架颠覆性调整
202
2025绿色工厂支持领域
一、重 点支持的八大核心领域 绿色工厂相关阅读
2025年绿色工厂申报解析,政策全面解读常见问题公示,让企业申报提高成功率 4年沿用2018版六大模块(基础设施/管理体系/能源资源等)
重 点支持53个行业(如新能源、节能环保装备等),能效达标杆水平的企业更易获批。
根据《重 点行业清单》及政策导向,覆盖以下领域:
钢铁/有色金属
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、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等
重 点方向:短流程炼钢、余热高 效利用、低碳冶金技术
化工/石化
基础化学原料制造、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(不含高污染涂料)
创新方向:生物基材料替代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
建材
水泥、玻璃、陶瓷、新型绿色建材(如低碳混凝土)
强制要求:建材行业需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
机械制造
工程机械、数控机床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
绿色实践:模块化设计、再制造技术应用
轻工业
造纸(需符合林浆纸一体化标准)、塑料制品(可降解材料)、食品加工
资源约束:用水重复利用率需≥行业基准值
纺织服装
印染清洁化改造、再生纤维应用、无水染色技术推广
电子信息
半导体制造、智能终端组装、数据中心
能源重 点:绿电覆盖比例、PUE(能源使用效率)优化
生物医药
原料药绿色合成、制药废水近零排放技术
二、行业申报差异化要求
重 点行业企业(53个细分领域)
需按工信部发布的行业专属标准自评(如水泥行业需对标GB 16780)
示例:钢铁企业碳排放强度需低于行业均值20%
非重 点行业企业
依据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GB/T 36132-2018)实施评价
需提供可比性分析:能耗/水耗指标优于省内同行
三、政策扶持优先级
以下类型企业享有申报优势:
能效领跑者: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或省级先进值
环保绩效A级企业:大气污染物排放低于国标50%
专精特新/小巨人/单项冠 军企业
绿电应用标杆:可再生能源占比≥30%
️ 四、禁止申报情形
企业存在以下问题将丧失资格:
三年内发生安全/环保/质量事故
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
能耗超标:未达省级限额值或国家基准水平
动态调整中处于末位5%的现有绿色工厂
五、行业申报实操要点
--免责声明--
该公众号的信息来自于官方政策结合个人观点的原创内容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和信息供大家了解和学习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及立场。若有侵权或异议以及不能在网络传播的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关注和指正!
2025年升级为"五化"体系(能源低碳化/资源高 效化/生产洁净化/产品绿色化/用地集约化),新增"产品绿色化"独立指标
指标权重重置
二、申报门槛全面提升
硬性准入条件
2024年:通过ISO 14001等3项管理体系认证即可
2025年:必须同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(GB/T 23331)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
数据验证升级
能耗数据:从"企业自测"变为"联网采集+市级平台核验"
碳足迹:需提供覆盖原料-生产-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第三方报告
三、流程与材料优化
申报流程
2024年:自评→第三方评价→省级推荐
2025年:取消自评环节,直接由备案机构现场核查(耗时延长30%)
材料清单
四、动态管理更严格
淘汰机制
2024年:年度抽查不合格限期整改
2025年:连续3年评分后5%直接除名(含已获评企业)
数据更新
新增"每季度上传能耗数据至国家平台"的持续合规要求
什么是绿色工厂“五化体系”
基于(国家标准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),重构为“五化”框架:
1、能源低碳化
核心指标:能源消费强度、碳排放强度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。
目标:推动能源结构转型,强化碳排放约束。
2、资源高 效化
核心指标:原材料消耗强度、再生材料使用率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、固废综合利用率。
目标:减少资源消耗,提升循环利用效率。
3、生产洁净化
要求:采用节能低碳技术工艺(对标国家目录),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。
重 点:持续升级设备与技术,挖掘减排潜力。
4、产品绿色化
要求:推行绿色设计,核算产品碳足迹,鼓励提升绿色产品产值占比。
灵活性:行业可自定义扩展绿色属性指标。
5、用地集约化
核心指标:土地产出率(单位面积产值)。
调整:删减建筑/照明要求,聚焦工业用地高 效利用。
2025绿色工厂申报要求和时间
基本资质
企业需依法设立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从事制造业(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门类)。
近三年无重大安全、环保、质量事故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记录(需通过“信用中国”等平台自证)。
评价标准
国 家级申报:参照工信部发布的《国家层面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清单》或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GB/T 36132)。
省级申报:自评总分需≥80分(如江苏省),市级申报可能放宽至70分(如芜湖市)。
必选指标
必选要求(60分)需全部达标,包括用地集约化、生产洁净化、能源低碳化等;可选要求(40分)为加分项。
二、申报流程
自评或第三方评价
企业可自行编制《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》,或委托备案的第三方机构(需在报告中注明委托关系)。
材料提交
向属地工信部门提交材料,包括:
自评价报告(参照省级模板,如江苏省附件4);
佐证材料(如管理体系认证、环保合规证明等)。
逐级审核
市级初审:各地工信局对材料真实性核查,推荐至省级。
省级评审:专家评审后公示名单,国 家级需通过工信部平台提交。
三、时间节点
省级申报:多数省份截止时间为10月底前完成第三方备案。
国 家级申报:2025年批次需在11月7日前通过平台提交。
市级申报:时间更早(以实际为准)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材料真实性
第三方报告未注明委托关系的视为无效,弄虚作假企业将被移出名单。
政策差异性
奖励资金:国 家级50-100万元,省级10-50万元,具体以地方政策为准。
动态管理
已获评企业需定期对标,连续三年评分末5%的将被移出名录。
优先领域
重 点支持53个行业(如新能源、节能环保装备等),能效达标杆水平的企业更易获批。
2025绿色工厂支持领域
根据《重 点行业清单》及政策导向,覆盖以下领域:
钢铁/有色金属
钢铁冶炼及压延加工、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等
重 点方向:短流程炼钢、余热高 效利用、低碳冶金技术
化工/石化
基础化学原料制造、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(不含高污染涂料)
创新方向:生物基材料替代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
建材
水泥、玻璃、陶瓷、新型绿色建材(如低碳混凝土)
强制要求:建材行业需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
机械制造
工程机械、数控机床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
绿色实践:模块化设计、再制造技术应用
轻工业
造纸(需符合林浆纸一体化标准)、塑料制品(可降解材料)、食品加工
资源约束:用水重复利用率需≥行业基准值
纺织服装
印染清洁化改造、再生纤维应用、无水染色技术推广
电子信息
半导体制造、智能终端组装、数据中心
能源重 点:绿电覆盖比例、PUE(能源使用效率)优化
生物医药
原料药绿色合成、制药废水近零排放技术
二、行业申报差异化要求
重 点行业企业(53个细分领域)
需按工信部发布的行业专属标准自评(如水泥行业需对标GB 16780)
示例:钢铁企业碳排放强度需低于行业均值20%
非重 点行业企业
依据《绿色工厂评价通则》(GB/T 36132-2018)实施评价
需提供可比性分析:能耗/水耗指标优于省内同行
三、政策扶持优先级
以下类型企业享有申报优势:
能效领跑者: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或省级先进值
环保绩效A级企业:大气污染物排放低于国标50%
专精特新/小巨人/单项冠 军企业
绿电应用标杆:可再生能源占比≥30%
️ 四、禁止申报情形
企业存在以下问题将丧失资格:
三年内发生安全/环保/质量事故
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
能耗超标:未达省级限额值或国家基准水平
动态调整中处于末位5%的现有绿色工厂
五、行业申报实操要点
绿色工厂相关阅读
--免责声明--
该公众号的信息来自于官方政策结合个人观点的原创内容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和信息供大家了解和学习,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及立场。若有侵权或异议以及不能在网络传播的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关注和指正!
产业集群服务中心